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做好经济工作的9项重点任务时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一域观全国。近日,记者深入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调研。虽然赶上南下的寒潮,但随处可见的忙碌景象却展现出南粤大地的勃勃生机。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今日之广东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宽广航道上勇立潮头、奋楫扬帆,奔赴“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美好未来,也为世界打开一扇读懂中国经济时与势的窗口。
乘风――
在复杂经济周期里绽放“南粤红”
深冬寒风里,行走在羊城广州,火红的三角梅随处可见。正如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复杂经济周期下,广东经济依然暖流涌动。
广州南沙,中船龙穴造船基地。高耸的龙门吊之间,一艘艘正在建造的巨轮蓄势待发。
“2023年订单数量已经翻番,新订单排到了2028年。”广船国际党委副书记张庆环说,中国已跃升世界最大船东国,“广东造”的LNG双燃料豪华客滚船、汽车运输船、大型箱船等在国际市场广受欢迎。
广东拥有国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造船业的红火正是广东经济复苏向好的生动写照。
在全国经济版图上,广东的分量不言而喻――
96161.63亿元,这是2023年前三季度广东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
2022年,广东经济总量接近13万亿元,已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这一规模即便在全世界的经济体中也能排进前十名。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自身发展基数大,每一个增长点都来之不易。2023年前三季度4.5%的增速,与2022年同期2.3%的增幅相比翻了近一番。
不仅如此,广东拥有各类经营主体超过1700万户,占全国十分之一;外贸总额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已连续37年稳居全国首位;还是全国名副其实的工业、财政、养老金、科技创新第一省。
越是走在前列,对风险挑战的感受就越直接――
从全球看,在世界经济衰退、贸易投资疲弱背景下,作为开放前沿的广东外贸依存度高达64%,面临比其他省份更大、更直接的冲击;
从自身看,广东经济“量”的增长已到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处在酝酿期,加上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又重,经济发展继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难度更大。
“一方面要看到,摆在广东经济、中国经济面前的问题是全球性的、周期性的,大多数经济体都面临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说,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广东继续走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的老路行不通。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广东如何化危为机、行稳致远?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的根本出路。”――2023年开年首月,广东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给出了响亮回答。
一年来,乘高质量发展东风,南粤大地勃发崭新气象――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2023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2023年12月26日,伴随着汽笛长鸣,广州白云站首发列车C1893次从站台缓缓驶出,汕汕高铁首发列车G9797次也从汕头南站驶出;与此同时,深南高铁、广河高铁机场段两个新建项目正式开工。
多个重点铁路项目集中开通开工,对于补足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短板意义重大。时至今日,粤东粤西粤北12市,经济总量仍不到珠三角9市的四分之一。
在粤东,海上风电动能强劲;在粤西,海洋牧歌唱响深海;在粤北,山间“金果”次第飘香……借力“百千万工程”,粤东西北地区正不断将短板变成潜力板,拓展广东发展新空间。
潮涌珠江两岸阔,放眼南粤气象新。
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顺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活力回归;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运行良好,科技产业动能提升;内需潜力不断挖掘,文旅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2023年,世界经济寒潮下,广东经济绽放出的“南粤红”,带来的是经济暖意,更是信心。
破浪――
在新的生产函数中求解新动力
位于深圳南山的大沙河,曾经黑臭淤塞、避之不及,如今经过治理,波光桨影、满眼绿翠。
大沙河在变,周边的科创企业也在积聚增长的新动能。
“你能想象吗,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超声探头上有两千多个阵元,每个阵元独立发射、接收超声波、互相协同。我们最新研发的超高端超声医疗器械,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位于深圳南山的公司总部,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兴奋地说。
光鲜新产品的背后,是对创新的坚持。
“我们走的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自主研发之路,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要占到营业收入的10%。”李西廷说,面临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迎头赶上,“每年不出十几个新产品,就无法保持高增长。”
旧去新来,乘风破浪。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土地要素依赖减弱,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的变化亟需新的动力支撑。
“在中国经济总量超百万亿元后,宏观经济的发展规律正在发生变化,新的生产函数下必须更多依靠技术创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等发展生产力。”深圳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表示。
回望2023年,广东把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结构性调整迈出坚实步伐,向着由大变强前进了一大步,局部领域呈现向上突破的姿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生产方式再造提升传统产业“含智量”――
“牛仔裤过时了”“牛仔裤款式少”,在快时尚迅速发展的当下,曾经很受欢迎的牛仔裤市场,变得不温不火。
数字化转型赋予传统产业新动能。在“牛仔之都”广州新塘,广嘉服装有限公司投资一千万元从瑞典进口智能吊挂系统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了30%。
公司总经理王永伦介绍,如今一条生产线一天就能生产15个款式,“小单快反”给大型跨境电商平台供货,年产牛仔裤百万条。“2024年底上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将投入使用,我们的车间将是难得的漂亮、绿色。”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车间。
广东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排头兵,2022年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全部制造业增加值4.4万亿元,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依托厚实的制造业“家底”,传统产业在技术改造中焕发新生机。
以循环经济再造提升广东制造“含绿量”――
2023年12月23日,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在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成功点火投产,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再迈新步伐。
“我们推进绿色化生产的决心非常强烈,全厂实施了2728项超低排放改造。以用水为例,如果使用鉴江水只需2元多一吨,但我们坚持以每吨30多元的成本进行废水处理。”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仁义说,虽然公司节能环保投资达到64亿元,但更绿色的高端产品助推企业利润今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以产业集群再造提升未来发展“含金量”――
2023年11月下旬,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公司宣布,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第一个“100万辆”用时13年,最近的第六个“100万辆”仅用时3个多月。
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25.8%。放眼广东,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了4.3倍。
在惠州,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链主”企业的涌现,带动形成千亿元规模的锂电池产业集群;在佛山,一个北�蛘蚓托纬闪酥悄芗业纭⒏叨俗氨浮⒒�器人等多个产业集群,镇域经济规模超千亿元……广东正大力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2023年底最新数据显示,广东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已达3.42%,同比提高0.21个百分点;深圳、东莞、惠州、广州分别达5.81%、4.1%、3.44%、3.43%。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重点任务之首。
这表明,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才能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不断增强应对外部风险能力,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
走在前――
在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奋力攀登
新的征程,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勃发新气象,但这一过程不可能是鲜花掌声中的乐享其成。
步入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凸显。
展望新的一年,日前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明前行方向――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广东现代化建设的“硬实力”。
踏破荆棘,必遇繁花。
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更大力度改革开放中激发破局的力量――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如今,一系列正在推进的改革举措为企业提供着不竭动力。
眼下,在惠州大亚湾开发区新兴产业园北区,工人们正在抢抓工期,推进惠州软件园、科创智造产业园主体工程施工。园区尚未投入使用,已有思傲拓科技、德莱仕等8家企业签订意向入驻协议,预计产值达20亿元。
“招商团队替我们想到了项目所有落地事项,基本上没操什么心。”思傲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卓明对大亚湾开发区“店小二”招商服务印象深刻。
营商环境犹如自然生态环境,企业家和企业如同“候鸟”,哪里环境适宜就“飞”向哪里。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候鸟”乐于“筑巢”,正是中国经济永葆生机活力的密码。
“企业所得税率从25%降到15%,个人所得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这对我们发挥所长、开拓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有极大帮助。”在前海执业的香港税务师郑康祥细数“获得感”。
普华永道中国发布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23年度营商环境蓝皮书显示,目前前海基本实现“营商环境在2025年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目标。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产业和科技加快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扎实有力……广东持续奏响进军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围绕落实“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部署,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意志和干劲奋力开拓、攻坚克难。
不久前,广东省政府网站公布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23年至2030年,展望至2035年,五大都市圈将加快打造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增长极。
一系列政策举措有破有立、统筹推进:从完善反不正当竞争协同共治机制,到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重点推动新业态新领域准入环境持续优化,打开了广东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智慧力量。
从深圳西海岸远眺,大铲湾码头桥吊繁忙作业,世界级跨海工程深中通道隐约可见,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不断改写着天际线。
今天,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正在拼搏奋斗中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答卷。
(记者陈凯星 叶前 韩洁 吴涛 孙飞 魏玉坤)
广州1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