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频踩“红线”
对金融行业个人的处罚已处于常态化阶段。10月16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开年至今,已有160位银行从业人员被监管出示“禁止从事银行业”的处罚。
最新的一则罚单由金融监管总局泉州监管分局开具,根据罚单披露的日期,10月16日,工商银行泉州浮桥支行因案防工作不尽职,对员工异常行为排查不到位被罚50万元,其中,时任该支行员工陈永东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
不久前,中德住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被罚30万元,相关责任人、时任该分行副行长张庆被监管做出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10年的处罚。
在监管坚持落实“双线”问责的要求下,处罚对象也覆盖董事长、行长、副行长、评审处处长、信贷经理、客户经理多类人士。
9月28日,金融监管总局湖北监管局披露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因向违规项目发放贷款;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违规变相发放土地储备贷款;贷款管理不审慎,形成不良;未严格执行受托支付被罚240万元。违规事实出现后,该行时任副行长、评审处处长均被追责,具体来看,时任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杨德高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时任该分行评审处处长曾宪林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10年。
另一则罚单信息显示,因对吉林临江农商行公章管理存在严重缺陷、以本行员工名义虚构贷款情节发放贷款、违规发放虚假用途贷款且信贷资金被挪用事项负有责任,时任该行董事长张丽伟被监管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银行业的不断扩张,涉及的业务范围和种类变得更加复杂,不仅增加了银行在运营和管理中的风险,也给相关监管机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相应的罚单数量可能也会有所上升。有些银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过于关注业务规模和利润,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一些违规行为的出现。部分银行在员工管理和培训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员工的合规意识薄弱,从而违反管理规定,导致罚单的产生。
54人被终身禁业
纵观各类银行从业人员被罚的原因,贷前贷后管理不尽职、违规发放虚假用途贷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内控及案防制度执行不严格、挪用客户信贷资金成为违规“重灾区”,除此之外,违规办理信用卡业务、员工排查不到位、涉嫌犯盗窃罪及诈骗罪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梳理,被发“红牌”的银行人中,有54人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禁业的违法理由也各不相同,例如,时任农业银行库尔勒博古其镇(28团)支行行长田彬因对原农业银行(601288)巴音郭楞兵团支行向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信贷资金被挪用行为负有责任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胡传敏因对龙江银行牡丹江分行利用他人账户归集过渡套取资金,违规保管客户身份证、银行卡办理转账业务,贷前调查不尽职,私刻印章以本行名义与客户签订理财销售协议负有责任被终身禁业。除此之外,内控不足,“三查”缺位也成为银行人终身禁业的违规事实。
在2020年及之前,银行从业人员被终身禁业处罚的情况并不常见,但如今,这样的处罚已趋于常态化,终身禁入意味着从此无法再踏入行业,令行业警醒。光大银行(601818)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违法违规成本明显提升,释放国内强化市场监管,倒逼金融机构加强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的意识,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以更好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周茂华看来,未来,国内强化监管职责,推动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不会变,预计对金融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
强监管态势仍将延续,对银行来说,如何内控与外部监督双管齐下,切实尽到管理主体责任,阻止个别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至关重要。在王德悦看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银行业的不断壮大,监管机构也会不断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这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更多的罚单产生,在经济下行时期,监管机构可能会更加关注银行的风险管理和信贷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对银行来说,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王德悦强调,应建立包括风险评估、合规管理、内部审计、报告制度等,以保障银行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合规行为给予奖励和激励,对于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银行应加强审计,定期对各项业务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降低员工的违规行为风险。
“银行一方面需要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压实业务各环节主体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业务人员培训,提升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的意识,集中精力推动金融服务规范、健康发展。”周茂华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