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回应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主观臆断,缺乏充足证据支持

图片来源:商务部官网

商务部发言人称,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中方曾明确表示,欧方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贸易”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商务部回应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主观臆断,缺乏充足证据支持

据新华社报道,9月25日,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中欧双方围绕宏观经济、贸易与投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坦诚务实的沟通交流,达成一系列互利共赢的成果和共识。在会谈中,中方提出希望欧方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鼓励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深化合作,为中欧正常贸易往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商务部发言人称,中方敦促欧方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局出发,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鼓励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深化合作,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共同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调查程序,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家杨伟斌看来,欧盟拟进行“反补贴”调查的举措,证明中国电动汽车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对欧盟市场,尤其是对德国汽车工业造成了威胁。“‘反补贴’调查是把‘双刃剑’,是互相伤害,不到关键时期不会实施。”杨伟斌表示。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25日,针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日前宣布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以评估欧盟是否需要征收惩罚性关税,德国联邦交通部长维辛明确表示反对,并警告说:“德国经济将因此受到损害。”

中汽协方面表示,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探寻消费者需求,不断迭代创新开发新的产品,不断在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方面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同时在市场竞争中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给消费者提供了多种选择,产品受到了包括欧盟消费者在内的全球用户欢迎。

有观点认为,欧盟之所以考虑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反补贴”调查,与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对欧洲市场份额的争夺有关。欧盟统计局(Eurostat)跟踪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有了较大幅度增长,远高于同期欧盟出口至中国的电动汽车。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王都介绍,2021年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出口总量的49%是出口到欧洲市场。

事实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领先。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7%,大幅领先于全球15%的平均水平,而欧洲、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别仅有16.7%、8.6%、18.6%、19.4%、2.9%、8.7%。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