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000001)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1.2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为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银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计民生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稳中求进,持续大力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持续加大对居民消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深入践行绿色金融,持续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本行是中国内地首家公开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发展,本行已逐渐成长为一家金融服务种类齐全、机构网点覆盖面广、经营管理成熟稳健、品牌影响市场领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本行着力打造独特竞争力,在科技引领、综合金融、零售转型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经营特色。
本行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后,经营下列各项商业银行业务:(一)吸收公众存款;(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办理国内外结算;(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五)发行金融债券;(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七)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八)从事同业拆借;(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十)从事银行卡业务;(十一)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十二)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十三)提供保管箱服务;(十四)结汇、售汇业务;(十五)离岸银行业务;(十六)资产托管业务;(十七)办理黄金业务;(十八)财务顾问、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十九)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1.3发展战略及核心竞争力
1.3.1本行发展战略。
本行坚持以“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十二字策略方针,持续深化战略转型,着力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持续升级零售、对公、资金同业业务经营策略,深化全面数字化转型,重塑资产负债经营。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监管要求,持续加大对居民消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深入践行绿色金融,持续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持续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1)科技引领本行通过推进全面云原生转型,全面提升技术能力、数据能力、敏捷能力、人才能力和创新能力,筑牢数字基础底座,并运用前沿科技助推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运营等方面发挥科技引领价值,打造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实现更敏捷创新、更高效复用、更降本增效、更安全稳定等科技价值目标,为战略转型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五项领先科技能力”――技术能力以架构转型带动技术能力全面升级,着力推进新一代基础设施、技术中台、开发运维一体化等技术升级,构筑强大的技术底座。通过推进全面云原生转型,全面升级技术体系和工程体系,推动技术架构向云原生技术架构转型,实现应用全面上云。打造企业级技术中台,强化领先技术的研究,形成高度复用共享的技术平台,增强企业级架构支撑能力。打造开发运维一体化平台,提高科技团队的数字化能力,持续提升开发团队与运维团队的协作水平和应用交付效率。数据能力以数据驱动业务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数据资产化管理提升基础数据管理水平,以数据中台建设提升数据服务水平,打造领先数据能力,为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引擎。强化数据治理,提高底层数据的标准化、标签化、颗粒化水平,全面提升数据质量。构建数据资产化管理体系,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潜能,赋能经营管理提质增效。构建平台化数据能力,打造数据中台,强化数据服务能力,实现数据赋能,以数据驱动经营管理,实现“三预”(预防、预警、预测)、“三先”(先知、先觉、先行)、“三提”(提效益、提效率、提产能)、“三降”(降成本、降风险、降人力)。
敏捷能力完善科技治理模式,深化敏捷化转型。培育敏捷文化,深化科技与业务的融合,组建敏捷团队,提升产品研发迭代速度,推动交付质量与客户体验全面提升。科技与业务双轮驱动,科技团队逐步从技术服务提供者,向业务的合作伙伴转变;科技产品的交付逐步从注重效率,向注重价值和效能转变。
人才能力对标领先互联网科技企业,前瞻性做好科技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持续引入全球顶尖科技精英,建立金融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加快多元化的“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团队建设,打造“精技术、懂业务、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发挥金融科技优势,赋能产业生态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强化领先技术应用,深化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经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完善创新机制,通过本行创新委员会、“创新车库”等机制,举办各类创新大赛,激发全员创新活力。打造创新文化,通过金融科技认证,提升全员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和创新意识,形成全员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鼓励知识产权专利申请,激发员工创新活力,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和品牌发展。(2)零售突破本行深入推进零售业务转型升级,全面贯彻以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综合化银行相互衔接并有机融合的零售转型新模式,不断强化科技引领,推动商业模式变革,打造零售“智能化银行3.0”1,积极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普惠民生的初心使命,为零售业务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零售业务发展三大使命――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打造有温度、卓越的零售金融服务能力,让最优质的金融产品服务普惠万家”为使命,致力于满足:
一是广大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让大众客户享受到专业的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服务,陪伴客户共同成长;
二是广大客户的信贷需求,让过去被传统金融体系忽视的、同时具备较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客户获得合适的信贷服务,助力客户安居乐业;
三是高端客群的个性化需求,为高端客群提供覆盖其个人、家庭及企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综合金融与生活服务,支持客户家业常青。
打造零售转型新模式,进阶“智能化银行3.0”――本行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对零售业务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进行组合创新和升级,打造零售转型新模式。新模式包含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和综合化银行五个要素,要素之间相互衔接、融合,构成有机整体。
开放银行是零售业务发展的流量池,通过“走出去”及“引进来”相结合与场景方平台合作,实现“共同经营、共建生态、共助实体”,让金融服务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微不至”。随身银行即“AI+T+Offline”(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是零售业务发展的经营链和服务网,通过构建市场领先、兼顾专业与温度的智慧客户经营体系,基于客户的全生命周期旅程,以随时、随心、随享,专人、专业、专属的形式,将最适配、陪伴式的金融服务提供给每一位客户。综合化银行是零售业务发展的驱动器,通过打造零售业务的数据、产品、权益、科技及风险中台,将基础产品、服务能力、客户画像全面数据化、模型化,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揽子、一条龙的优质综合金融及生活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综合服务体验。
本行结合新模式的发展要求,搭建科学的客群划分机制以及由总部“AI大脑”决策引擎驱动的智慧经营体系,推动更精准的客户需求洞察、更适配的产品服务供给以及更智能的运营触达,实现对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智能化经营,全面进阶“智能化银行3.0”。“智能化银行3.0”致力于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重塑客户经营模式,通过智能化、数据化的经营方式,让客户服务更专业、更精准,大幅提升客户满意度;二是升级内部经营管理,推动管理更集约、更高效,为队伍插上科技的翅膀;三是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一,通过低门槛、广覆盖、智能化的服务手段,将财富级服务提供给大众客户,提升普惠金融的广度、深度以及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
(3)对公做精
对公业务,本行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推进对公业务“2341”发展策略,即围绕“数字化驱动的新型交易银行、行业化驱动的现代产业金融”2大赛道,做实“客户、产品、作战”3张地图,提升“数字化、开放化、行业化、综合化”4大能力,培育1批对公司业务负债、资产、营收产生核心贡献的中坚客群。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客户,一方面通过深度经营,做大客户钱包份额,夯实对公业务基础;另一方面严守资产质量“生命线”,确保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推进对公业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行顺应数字经济浪潮和现代化产业发展趋势,发挥科技赋能和综合金融优势,持续推进“两大赛道”建设:一是面向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化驱动的新型交易银行。一方面,基于本行的账户服务优势,以数字账户为切入点,依托数字口袋、数字财资等数字化客户经营平台,广泛触达产业链、互联网平台及其背后的广大中小微客群;利用“星云物联网平台”及海量数据(603138)优势,借助线上化、模型化、自动化等科技手段,不断创新迭代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星云开放联盟”加强生态合作,以开放银行为纽带,将本行的金融和科技能力通过数字化、平台化方式输出至“4+1”关键节点客群2及其背后的海量用户,提升金融及非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普惠性;持续升级线上线下(300959)一体化经营体系,不断夯实客群、促活交易、提升价值。借助账户、交易、数据和开放的优势,打造本行交易银行差异化服务能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及经营难、经营贵问题。二是面向现代化产业,构建行业化驱动的现代产业金融。本行顺应现代化产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大趋势,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重点布局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等领域,深度开拓信创、半导体、新能源车、风电光伏、生物医药、交通基建等产业链;充分发挥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通过“商行+投行+投资”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助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为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本行将持续强化投行专业能力,把握直接融资市场契机,深化债券“揽、做、销”一体化运营;依托“产品+行业+跨境”架构优势,夯实并购银团生态圈。升级基金、上市公司两大客群生态经营,以私募股权基金为核心延展至主流LP客群及被投企业,提供全方位基金生态金融服务;依托平安集团多元化生态圈布局,与上市公司客群实现“综合金融+产业合作”的深度绑定。资金同业业务本行资金同业业务坚持“服务金融市场、服务同业客户、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投资交易+机构业务+企业避险”三大赛道共同发力,“交易+销售”两大专业能力构筑核心护城河,打造覆盖资本市场全链条的综合服务能力。面对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创新和融资脱媒加速演进,资金同业顺应趋势、把握机遇,做强投资交易,做大客户业务,以稳健均衡的业务布局,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发力“三大赛道”――投资交易打造“顶尖的金融交易专家”:发挥“人机结合”特色优势,持续完善全球化、跨品种、跨市场交易体系;打造跨市场相对价值交易能力:凭借精准定价能力和“人机结合”交易执行能力,灵敏捕捉不同市场、不同期限结构的交易机会,增厚投资收益。机构业务打造“领军的机构服务专家”:布局资本市场全链条产品与服务,实现机构客户服务半径与专业程度的最大化,通过“投行+做市+销售”模式,推动一级、二级市场能力优势互补,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打造“领先的智能托管银行”:以“投融托”一体化服务架构,建立服务多元、高效安全的托管服务体系,实现客户的深度经营。
企业避险打造“一流的避险服务专家”:大力推进避险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交易能力+科技能力+服务能力”形成合力,打造服务实体企业避险的标杆模式。强化“两大能力”――交易能力持续扩充交易对手矩阵,建立全球化、跨品种、跨市场交易体系。持续吸引细分领域交易专家,构建“交易+量化+科技”交易团队。凭借“人机结合”交易模式,构建报价“快”、定价“准”、平盘“快”的一体化做市智能处理“生产线”。
销售能力构建“1+N”(1个管户经理,N个产品经理)服务队形,打造全能型服务能力,布局资本市场全链条产品与服务。资金同业与对公紧密合作,通过“投行+做市+销售”模式,全面打通投行、交易、研究、销售、托管等业务,为客户提供覆盖一级、一级半、二级市场的多元产品和全生命周期服务。 1.3.2本行核心竞争力
党建引领保驾护航本行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强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行上下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运用党的理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指导工作;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开展员工违规违纪行为整治专项行动,一体推进“三不腐”建设,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行风行貌,以党建正风气、以党建强管理、以党建促发展,为全行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发展战略科学清晰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顺应时代趋势,坚持“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十二字策略方针,持续深化战略转型,着力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零售业务着力打造“智能化银行3.0”,对公业务着力布局“两大赛道”,资金同业业务发力投资交易与客户业务并重的“三大赛道”,深化全面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
综合金融优势突出综合金融是本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本行在合规前提下,将平安集团庞大的个人客户基础、强大的资本资金实力、强大的销售渠道、强大的科技实力、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全金融牌照等优势与本行的经营实际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相互协同,打造了强大的综合金融优势,建立了成熟的综合金融管理模式、合作机制和服务平台,为全行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科技赋能模式创新本行坚持“科技引领”,利用领先数字技术为转型注入活力,不断提升科技对金融服务的赋能水平。科技赋能零售业务,通过打造零售转型新模式,为客户提供全生命旅程的陪伴式服务,并依托AI客户经理实现低成本、高精准地触达和激活客户,将私行财富级的服务覆盖到更多的大众客群,持续提升本行零售金融服务能力;科技赋能对公业务,聚焦“两大赛道”,一是基于账户、交易、数据和开放优势,广泛触达产业链、互联网平台及其背后的广大中小微客群,打造数字化驱动的新型交易银行,二是整合商行、投行、投资及科技服务能力,构建行业化驱动的现代产业金融,推动业务经营向生态模式升级;科技赋能资金同业业务,将科技创新与业务场景深度结合,打造顶尖的“人机结合”交易能力,并持续推进交易能力产品化,完善资本市场全链条服务能力,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全能型机构销售服务优势。价值文化深入内核本行全面重塑新价值文化体系,将“专业•价值”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将价值最大化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知行果”合一,商业价值服从道德价值、短期价值服从长期价值,以专业的能力和服务,持续为客户、为员工、为股东、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新价值文化体系中还深植了“创新、执行和合规”的文化基因,通过有效创新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追踪督办机制和合规长效机制,确保产品和服务真正凸显“专业•价值”,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大众。
3.1总体经营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年初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2023年上半年,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加大对居民消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深入践行绿色金融,持续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持续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整体经营业绩表现稳健。
净利润稳步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86.10亿元,同比下降3.7%,主要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本集团实现净利润253.87亿元,同比增长14.9%;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年化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分别为12.65%和0.94%,同比分别上升0.45和0.06个百分点。
规模稳健增长,大力支持实体经济。2023年6月末,本集团资产总额55,005.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4,391.3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本行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优化业务结构,普惠、制造业、涉农、绿色金融等领域贷款实现较好增长。负债总额50,484.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其中,吸收存款本金余额33,815.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资产质量整体平稳。本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强资产质量管控,推动风险防范和化解。2023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1.03%,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及占比较上年末实现双降;逾期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分别为0.83和0.67;拨备覆盖率291.51%,较上年末上升1.23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践行精细化管理,资本充足率提升。2023年6月末,得益于净利润增长、资本精细化管理等因素,本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95%、10.68%及13.27%,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31、0.28及0.26个百分点,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
3.3主要业务讨论与分析
3.3.1零售深化转型发展
2023年上半年,本行积极贯彻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普惠民生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综合金融和科技赋能优势,持续深入贯彻以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综合化银行相互衔接并有机融合的零售转型新模式,打造“智能化银行3.0”,零售业务总体实现稳健增长。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升级产品、客群经营、队伍等能力,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主办银行”。2023年6月末,本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38,640.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其中私行达标客户AUM余额18,850.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本行财富客户133.5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5%,其中私行达标客户38.6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5%。2023年上半年,本行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41.75亿元,同比增长13.2%。
产品升级方面,本行持续提升资产优选与产品甄别能力,丰富、优化产品货架。代销理财产品上,2023年6月末,本行在平安理财之外,累计已引入了11家外部理财子公司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元的产品配置选择;上半年本行实现代理个人理财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9.0%。代销基金产品上,一是打造“优选私募”品牌,在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持续在量化策略和多元化融合策略的产品发力;二是升级公募基金陪伴式服务及“大优选”产品体系,持续发力线上平台,推动公募基金中长尾基础客群的快速渗透,2023年6月末,本行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持仓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5.3%。代理保险产品上,本行借助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生态优势,敏捷定制有市场前瞻性、客户吸引力的保险产品,2023年上半年,本行实现代理个人保险收入22.07亿元,同比增长107.2%。此外,本行聚焦顶级私行服务,持续优化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上半年协助客户新设立家族信托及保险金信托规模440.86亿元,同比增长39.3%;2023年6月末,本行协助客户累计设立保险金信托规模突破1,000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服务客户最多的保险金信托服务机构,助力客户财富增值与家族传承。
客群升级方面,本行结合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洞察,串联线上线下客户经营旅程,持续提升客户财富健康度。2023年上半年,在业内首创全账户检视服务,向客户提供全账户诊断、再平衡配置及长期陪伴的综合投资咨询服务,持续提升客户资产配置服务体验。在权益体系建设上,本行重点打造高端医养、子女教育、慈善规划等多个王牌权益,满足稀缺性非金融服务需求。2023年上半年,本行依托平安集团大健康生态圈的医疗健康资源,升级高端医养权益,针对老年客群提供居家养老上门医疗照护服务;上半年累计名医权益服务超万单,在线问诊突破3.9万单。队伍升级方面,本行着力提升队伍专业技能,增强队伍内生发展能力,依托专业精、能力强的私人银行家及投顾专家队伍,为私行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一是建立制式化财富管理培训体系,通过“训、战、辅导”立体式培养模式,推动队伍工作模式标准化,提升队伍专业化能力;二是深化新银保业务改革,重点打造一支懂保险的新财富队伍,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综合金融资产配置服务;三是升级智能化展业工具,强化人机协同赋能队伍经营,切实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品牌升级方面,凭借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不断提升的综合实力,2023年上半年,本行获评《亚洲私人银行家》“最佳私人银行”、《零售银行》“最佳客群经营”等奖项。本行持续升级私行品牌,以私人银行业务为纽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2023年6月末,“平安乐善”慈善权益已服务近8万捐赠人,为超千位客户提供慈善服务咨询、协助设立慈善信托等服务;平安公益平台已入驻21家公益基金会、上线公益项目超过70个、受益人数超20万人,项目涵盖乡村振兴、儿童教育、助老助困、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基础零售,本行深入做实基础零售,打造面向海量客户的经营中枢,持续强化全渠道获客及全场景经营。2023年6月末,本行零售客户数12,627.0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6%;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5,992.5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6%,其中,月活跃用户数(MAU)5,105.3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7%。
存款业务提升方面,本行持续推进零售存款业务量质齐升,一是AUM带动存款提升,通过向客户提供专业化资产配置服务做大AUM,提升自然派生存款;二是大数据赋能存款规模提升,通过大数据精准识别客户存款产品偏好,优化配置方案,提升客户存款配置规模;三是综合化经营带动存款提升,联动综拓、信用卡等渠道,强化重点客群的场景化经营,提升存款沉淀;四是结算业务带动存款提升,通过推动商户优惠支付活动持续发力支付结算,并通过深耕行业方案做大代发及收单业务,带动结算存款增长。2023年6月末,本行个人存款余额11,474.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9%;上半年个人存款日均余额11,055.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0%。
代发业务拓展方面,本行升级代发服务平台及产品体系,推动代发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一是优化升级“平安薪”功能,持续打造代发业务竞争力,助力代发企业经营。二是围绕客户日常高频支付场景,升级“安薪管家”产品功能,打造客户家庭主账户智能收支管理平台;2023年6月末,“安薪管家”绑定客户数18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6.2%。三是持续升级代发客群数字化经营体系,全方位赋能客群精细化经营;2023年6月末,本行代发及批量业务客户带来的AUM余额7,656.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0%,带来客户存款余额2,656.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1%。口袋银行升级方面,本行持续升级平安口袋银行APP功能及体验。2023年上半年,在客户洞察、智能交互、个性化互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打造无缝式的客户旅程体验。一是在信用卡、理财服务、生活权益等核心业务频道完成技术架构、旅程经营、智能交互三大升级,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二是强化AI(人工智能)赋能,通过分客群、分场景的策略调优,运用客户意向度和产品竞争力推荐模型,形成精细化的经营策略,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3.5风险管理
3.5.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而形成的风险。本行已建立集中、垂直、独立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建成“派驻制风险管理、矩阵式双线汇报”的风险管理模式,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统筹各层级风险管理工作,总行风险管理部、公司授信审批部、零售风险管理部等专业部门负责全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本行基于“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策略方针,坚持“风险与发展相互协调,风险与收益相互均衡,风险与资本相互适应”的风险管理原则,持续完善信用风险全流程管理,有效提升本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1)推进全行资产结构优化零售业务持续深入贯彻零售转型新模式,积极打造零售风险中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优化客群结构,全流程、全产品搭建智能风险管理体系,为业务持续高质量成长保驾护航。对公资产以国家政策为导向,聚焦优质行业,集中优势资源投向高质量、高潜力客户,并带动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或生态圈客户,引导、鼓励资源向绿色金融、制造业、科技创新领域倾斜,持续推动信用风险资产组合结构优化。
(2)强化资产风险管控机制
升级预警监测“天眼”,通过“客户、产品、行业、区域”等组合分析,拓展智能预警监测范围,研判风险趋势,聚焦重点领域及重点客户,细化预警颗粒度,进一步强化预警“CT扫描”效果,提升前瞻预警成效;完善立体化监控“地网”,筑牢总行、“行业+产品”事业部、经营单位密切协同的监控体系,通过不断优化迭代的系统工具,进一步落实风险制式化管控动作,夯实贷投后精细化管理基础。
(3)加大问题资产处置力度
本行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一是聚焦重点难点项目,创新优化大项目管理机制,集中力量加快推动项目落地;二是持续推动特殊资产生态圈提质扩容,并重点引入各类投资人,加强对接,激发投资人竞价;三是针对地产类项目,更多利用投行化创新经营手段进行重整、盘活,在“保交楼、稳民生”的同时,实现不良资产价值提升;四是深化科技赋能,持续提升智慧特管平台及“特资e”线上化、智能化水平,不断丰富平台功能,更好助力不良资产清收处置。
3.5.2大额风险暴露
根据《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大额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或一组关联客户超过对一级资本净额2.5%的信用暴露(包括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内各类信用风险暴露)。本行将大额风险暴露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平安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职责和流程管理方案,不断完善客户授信管理要求、系统建设与数据治理,实现客户大额风险暴露的自动化统计、监测、预警和控制,通过科技手段动态管控客户集中度风险,定期向监管报告大额风险暴露与管理情况。报告期内,除监管豁免客户外,本行同业单一客户、同业集团客户、非同业单一客户、非同业集团客户风险暴露占一级资本净额的比例,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3.5.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等)的不利变动引发损失的风险。本行的市场风险来自交易账簿和银行账簿,主要市场风险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对主要的交易账簿利率风险及全行汇率风险,采用市场风险价值指标、压力测试、利率敏感性、外汇敞口等指标进行计量及监控。
本行建立了有效的市场风险治理架构和管理职责分工。董事会是市场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承担市场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委员会负责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审批市场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定期听取市场风险管理执行的汇报;风险管理部是全行市场风险的牵头管理和具体执行部门,与前台业务部门保持独立。本行已搭建涵盖市场风险基本制度、一般管理办法、操作流程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覆盖了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报告和控制的全流程,定期审视评估市场风险的各项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根据业务和发展现状不断完善、改进、优化流程。本行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流程,从事前的可交易产品授权管理和账簿划分,事中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管控,到事后返回检验、压力测试,全面覆盖风险管理的整个流程。为应对持续增加的市场风险管理挑战,本行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持续开展市场风险新巴三资本计量规则的业务宣导与测算解读工作,推动新巴三资本计量在本行的落地;二是进一步提升市场风险监控预警能力,加强市场研究及业务策略跟踪,重点关注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对业务的影响,开展针对此类风险事件的对标检视工作,及时进行风险预警;三是持续优化市场风险管理工具与系统,围绕风险审批、监控、预警、分析等领域,推进“易风控”智能化系统建设。未来,本行还将持续完善政策制度和流程,优化市场风险计量模型,升级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加强日常风险监控,有效管理市场风险,确保市场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
3.6下半年展望
3.6.1下半年形势展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2023年下半年,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会更加精准有力,产业政策将会发展与安全并举,科技政策将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将兜牢民生底线,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预计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健康增长,并实现稳中求进。展望2023年下半年,经济金融仍将保持持续向好态势,银行业仍将持续保持稳健经营,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将给银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银行业将持续保持对宏观经济、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的敏锐洞察,深化全面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持续推动金融服务回归本源。一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重中之重。商业银行将持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研究行业和客户趋势,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面支持国家战略项目,积极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积极支持乡村振兴,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力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二是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是关键之举。商业银行将严格遵守监管部门的各项要求,着力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全局性和主动性,持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高银行资产的质量,继续完善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促进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夯实基础。
三是持续深化科技引领和科技赋能是必然趋势。在科技发展大潮下,商业银行将紧跟领先科技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以科技赋能金融,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的手段与方式,积极探索服务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及小微企业的新途径、新模式,积极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大幅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6.2下半年主要工作
2023年下半年,本行将持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实体的初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本行将进一步明确路径,清晰打法,切实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提升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紧跟国家战略,全面布局“数字化驱动的新型交易银行、行业化驱动的现代产业金融”两大赛道,持续加大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授信支持力度,创新小微企业服务模式,解决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加大对战略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商行+投行+投资”方式,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国家产业升级;深入践行绿色金融,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助力国民消费升级和人民美好生活实现。落实本行推出的支持实体经济“十五条”举措,从组织推动、资源配置、团队建设、风险政策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措施,未来将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计民生方面开展更全面的布局。
二是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持续强化资产质量管理,加强存量问题资产清收化解;持续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与重点客户,不断加强新增资产风险管控,推进资产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科技引领,充分运用大数据、AI等领先科技,打造智慧风控平台,全面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三是持续深化全面数字化转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深化科技引领,运用领先科技,赋能经营、赋能管理、赋能运营,持续深化全面数字化转型,对内持续提升管理效率,对外持续提升客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