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樊佳惠 近日,商务部等国家9部门联合发布《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强化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加快农村充换电设施建设。
今年以来,我国已有多个文件为农村充电网络建设提出顶层指引。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作为首份以推动充电桩下乡为主要内容的纲领性政策,提出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7月,发改委、能源局及乡村振兴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统筹考虑乡村级充电网络建设和输配电网发展,做好农村电网规划与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
充电设施欠缺,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市场普及的突出掣肘。今年第一季度,受年初购置税补贴退出及“价格战”带来的观望情绪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相比去年增速有所回落。尽管在二季度补贴政策延续及各主体强力促销活动的带动下市场逐渐回暖,但新能源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仍承压明显,全年销量稳增长的任务较为艰巨。8月起,已经有十余家车企降价,引发市场对新一轮“价格战”的忧虑。在此情况下,找到新的增长点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拥有超过全国60%人口的农村地区仍然是挖掘新能源汽车内需潜力的关键切口。
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下乡并非新鲜事物。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三年期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累计销量已超过400万辆,后两年的销量增长率高达169%和149%,占同期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30%和39%。从三年来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实践来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一方面,相较于拥有高保有量的东南地区县市,西部及北部、尤其高纬寒冷地区的农村市场渗透率较低;另一方面,过往下乡活动中A0级及A00级车型占据主流,购买需求以首购为主,而对功能更为完善的中端车型的换购需求挖掘不足。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中国农村地区电动汽车出行研究》,到2030年,中国农村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近160辆,总保有量超7000万辆。如果能充分满足农村居民的机动化出行需求,未来有望撬动一个5000亿元规模的汽车市场,其中的“钥匙”就是配套的充电设施。
尽管有政策强力加持,但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挑战巨大。一方面,乡村土地多为集体所有制,充电桩用地需要当地政府做统一规划,同时电力增容一直是充电站建设的难点,在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的农村,这一问题可能更加严峻;另一方面,农村地域广阔、充电设施运维成本高,投资回报不成正比,难以点燃社会资本投资热情。
针对这一挑战,广东在2022年底率先宣布正式实现所辖1123个乡镇公共充电桩全覆盖,提供了一份先行的“广东经验”。2020年以来,广东电网全面推进乡镇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在预期收益不高、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不强的高速公路、三四线城市及县乡村等偏远区域,开展兜底性投资建设,通过“织网+精耕+惠民”组合拳,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最后一公里”。针对节假日返乡期间充电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广东电网充分发挥省地协同作用,调动县区172个供电局、超1300个乡镇供电所发挥属地支撑,全方位补强充电设施运维能力。针对可持续运维难题,广东电网全面下沉电动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以视频监控+智能运维双管齐下,打通粤能投与顺易充平台数据资源,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场站情况实时可观可测可控,对充电需求集中的时段地段做好预研预判和服务保障,有效提升了乡镇充电基础设施故障定位准确率和修复及时率。
根据广东省能源局印发的《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省规划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4500座以上、公共充电桩25万个以上。乡村地区不仅要做到全覆盖,更要实现合理布局、高效管理,避免“僵尸桩”现象向县乡蔓延。未来,以广东为代表的经济水平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高的省市,有望走入乡村充电桩加速覆盖的转折点,并率先涌现一批充电基础设施示范县及示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