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如山——“千万工程”二十年记(中)

  编者按: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周年。“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5日在浙江启动。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在全国推广。二十年来,“千万工程”取得了具有历史性、开拓性、引领性的巨大成就,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改变了亿万农民面貌。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际,本报记者深入之江大地11个地市、30余个村庄,学访“千万工程”的思想脉络、发展轨迹,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特撰写系列长篇通讯《“千万工程”二十年记(上中下)》。今天刊发中篇《使命如山》,敬请关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何兰生 江娜 施维 孟德才 朱海洋

  从“为广大劳苦大众谋幸福”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百余年的誓言,历经多少岁月风霜依旧铮铮作响;百余年的使命,伴随日新月异的历史变迁而不断丰富内涵。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把乡村带向何方?让农民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时代的命题在不停歇地考问,共产党人使命如山。

  二十年前,习近平同志从浙江破题、以“千万工程”起手,开启了万千村庄的美丽蝶变,预演着山河重整的壮阔征途;二十年后再回眸,“千万工程”润物无声,已然改变了无数村庄的命运,并深刻影响中国乡村的未来。

  季春时节的之江大地,乡村蓬勃生长出多样风貌:古朴静谧,又不失热闹;极尽传统,又接轨潮流;既有文艺情调,又有科技魅力;既富含中国气韵,又不乏世界风情。

  在“浙”里,可观乡村之变,可品乡村之美,可见乡村之未来。

  一

  恢复和强化乡村既有价值及功能,让乡村更像乡村——这是“千万工程”重塑乡村的要义之一,也是其二十年来不断彰显蓬勃生命力的重要密码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山河湖海皆备。大地为纸,山川作笔,江河为墨,之江大地演绎着一幅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传奇画卷。

  2006年8月16日,雨后初霁,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衢州开化县金星村。这是地处钱塘江源头的一个小山村,从前,村民靠“种种砍砍”为生,导致山林荒芜,破坏了生态环境。后来,金星村逐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垃圾集中处理,到2006年初,已经变为山林茂密、绿树成荫的生态村,还被评为县里的“千万工程”样板村。

  习近平同志在村口刚一下车就对村庄环境赞不绝口。考察结束,即将上车返程时,他又回过头来叮嘱村党支部书记郑初一:“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将来通过‘山海协作’,空气也能卖钱。”

  空气怎么卖钱呀?郑初一一时间没明白这番话的含义。直到后来看到来自上海的游客为了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专程来到村里住民宿,郑初一这才恍然大悟:“空气能卖钱,不就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了嘛。”

  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的顿悟,道出了“千万工程”的深刻内涵。二十年来,“千万工程”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造就万千美丽乡村。如今走在浙江乡村,路平灯明、水清塘净、村洁屋美,一步一景、处处是景。

  有人说,“千万工程”改变的不只是人居环境。诚如斯言,“千万工程”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深刻影响了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赋予了乡村再价值化的机遇,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序曲。

  “千万工程”对乡村的改造提升,绝不是按照城市的模板塑造乡村,消弭乡村的特色,而是紧扣乡村实际,不断凸显和放大乡村既有的文化内涵和功能价值,让乡村更像乡村。

  首先是乡村生态产品供给功能的恢复和强化。“空气也能卖钱”的金星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像金星村这样的村庄在浙江不胜枚举。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

  浙江靠海,不单是陆地上的村庄整洁一新,就连海岛也实现了村容村貌大变样。白沙港是一个小岛,也是一个村。地处舟山群岛东端,与“海天佛国”普陀山隔海相望。曾几何时,村里人靠打渔为生,在疾风劲浪里讨生活,挣到钞票却忽视了环境,一到晒鱼季节,岛上苍蝇蚊子满天飞。如今,经过“千万工程”的改造提升,白沙港焕发出醉人的海岛风情——在干净整洁的海边小路上走走,或者在民宿阳台上坐一会儿,晚风微凉,霞光旖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让乡村更像乡村,乡村就不能不种粮食。正是对于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视,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注意保障和强化乡村的农业生产功能,要求乡村发展绝不能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必须牢牢守住粮食生产生命线。

  2003年春耕时节,刚刚上任浙江省委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就来到杭州余杭区调研春耕备耕工作。在调研中,他特别指出:“如果从GDP来看,农业所占的比重肯定是逐年下降的。但民以食为天,占GDP的比重下降并不影响农业的重要地位。农业的稳固保障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肚子吃饱了,才能发展其他的东西。农业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

  当时一起参与调研的时任浙江省农业厅厅长程渭山对这句话记忆深刻。多年后回忆起这次调研经历,他不禁感慨:“在过去以粮为纲的时代,省委书记调研春耕工作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改革开放以后,省委书记这么重视农业生产,亲自深入基层调研春耕情况的就不多了。”

  2023年4月11日,杭州萧山区横一村,放眼所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令人赏心悦目。乡民们说,这是整个萧山区最大的高标准水稻田之一,一年里,先种油菜,油菜收获后,再种植彩色创意水稻,水稻成熟之际,吸引大量城里人来此游玩体验。一片水稻田,卖上几遍钱,摘得几重果。“我们给这片稻田起了个响亮的名字——‘Hi稻星球’,让每一个走进村子的朋友都能感受到稻子的神奇魅力。”横一村党委书记傅临产兴奋地说道。

  让乡村更像乡村,没有比古村落的保护更能留住乡村的韵味了。“千万工程”在实施之初,就注重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习近平同志在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会上强调: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切实保护好名人故居、古代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做到传承历史文化与融入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

  老屋是乡村的核心景观之一,是承载乡愁的重要载体。地处浙江西南部山区的丽水市松阳县,有1800多年建县史,保存着大量格局完整的中国传统村落,是华东地区保存较好、代表性较强的传统村落聚集地。

  距松阳县城15公里有一个海拔600多米的古村落——平田村。这里一年大部分时间处于云雾缭绕之中。村里的房子呈阶梯状,层层叠叠,斑驳的墙体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黄色,因此又被称为“云上平田”。平田村虽然有着梦幻般的景致,但是山上的条件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过于不便,一半多村民离开破旧的黄泥房,搬到了县城,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逐渐衰败。

  为了保护老屋,唤醒村庄活力,松阳县2016年启动了“拯救老屋行动”,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抢救与开发,平田村的老屋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乡贤江斌龙租用村民的老屋,请来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四所大学专家教授进行设计,有效提升了村庄规划建设的品味。如今走进平田村,随处是古色古香的民居、茶室、咖啡屋,不仅激活了乡村文化,富裕了返乡创业的村民,还为都市人的乡愁寻到了一个可以安栖的归处。

  恢复和强化乡村既有价值及功能,让乡村更像乡村——这是“千万工程”重塑乡村的要义之一,也是其二十年来不断彰显蓬勃生命力的重要密码。

  二

  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不仅看到了乡村与城市之“别”,注意保障和激发乡村既有的功能价值;又看到了乡村与城市之“同”,积极赋予乡村更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拓展乡村的丰富性和可塑性,让乡村比城市更“城市”

  城市与乡村是人类的两个家园。抛开城与乡的天然差异,在服务人类生产生活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特性。

  在“千万工程”启动之初,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农村新社区”的概念。他说,要借鉴城市社区的理念来建设农村社区。当时有人也有疑虑,觉得社区这个概念是城市的。习近平同志说:“社区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村落就是社区。在社会学里,村落社区的历史比城市社区更悠久,村落社区是传统社区,城市社区是现代社区,现在我们要把传统村落社区改造成为现代社区,所以叫农村新社区。”

  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不仅看到了乡村与城市之“别”,注意保障和激发乡村既有的功能价值;又看到了乡村与城市之“同”,积极赋予乡村更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拓展乡村的丰富性和可塑性,让乡村比城市更“城市”。

  乡村何以能比城市更“城市”?这是因为乡村本身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和文化基础,可塑性强,可以嫁接生态、文创、科技等多种元素。多要素耦合,其发展的路径和空间大于城市。相形之下,主打居住、工业、服务业的城市,其功能面貌反而较为单一。从一些世界五百强企业把总部搬到乡村和小镇,就可以验证这一道理。总部大楼的办公室与青山绿水只隔了一面玻璃墙,生态办公、生活创业“两不误”。

  如果一旦补齐了乡村人居环境短板,同时赋予其更多的时代要素,那么乡村将还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将会让城市更加向往。当我们还在想象让城市更加向往的乡村是什么样时,浙江的实践已经给出了生动的答案。

  ——数字技术进乡村,引爆乡村未来感。

  在许多人看来,数字技术和未来社区是紧密相连的。电影里那种“赛博朋克”的感觉,无不是建立在先进发达的数字技术基础上。事实也正如此。在人本化、生态化基础上,浙江将“数字化”定位为“未来乡村”建设的三大导向之一。九大场景建设规范中,数字技术的支撑更是无处不在。

  穿行在浙江乡村,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十分普遍。清晨早起,到乡村户外跑个步,一条看似寻常的跑道,其实是数字技术改造后的智慧跑道,能够自动记录跑步者的轨迹及消耗的卡路里。

  数字技术不仅被用于提升生活舒适度的每一个小细节,更被用于农村医疗、养老等重要公共服务事项中。在绍兴上虞区潘韩村,依靠大数据、云平台打造未来乡村智慧医疗服务站,实现了村民、家庭医生和省城专家“面对面”交流问诊,打开了云上就医新通道。在台州三门县芹溪村,失能失智和低收入群体老人家庭经过适老化改造后,一床一码、一人一档,线上健康实时监测,若有需求一键呼叫,当地叫做“虚拟养老院”。

  ——运营理念进乡村,点亮乡村发展美。

  经过“千万工程”的改造提升,浙江乡村整体发展水平已经走到了全国前列,乡村运营的理念在浙江乡村广泛流行开来。

  乡村运营是浙江乡村的高频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浙江乡村运营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交给第三方公司,由专业的人负责运营,村集体与其形成利益共同体;还有一种是村集体自己运营,大多组建起强村公司。比起前者,后者让村民在村庄运营事务中更具话语权,不过对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也提出较高要求,通常是“能人型村庄”才能做到。

使命如山——“千万工程”二十年记(中)

  在台州天台县塔后村,记者就见到了这样一位村书记——陈孝形。早年间,他在杭州等地做广告、酒店生意,2017年响应政府号召回到塔后村当起了村党总支书记。为了把村庄发展的氛围搞起来,他自掏腰包搞了一场乡村音乐节,让塔后村“一炮而红”。“就是要释放一个信号,让年轻人觉得村子和以前不一样了,从而吸引他们返乡创业。”在陈孝形的带动下,村里很快发展起民宿、餐厅、酒吧、艾灸馆等多种业态,并组建了强村公司,主要负责村庄民宿等业态的标准制定、监督管理以及村庄公共卫生环境的维护等。

  “通常来说,1500人左右的村庄,一年下来,维持整体运转的支出约为40万元。垃圾分类、污水处理是最基本的事项。”在陈孝形看来,若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就变成了沉没成本,美丽乡村也难以持续。

  目前,浙江全省村级集体总资产8800亿元,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85%以上,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51.2%,现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以下、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

  一番探访,记者不禁感慨:乡村就像一个生命体。生命体会生病,村庄也会变脏变旧。维持村庄生命活力,离不开充足的管理维护投入,而维护成本的获取,又离不开运营管理的造血赋能。

  ——潮流文化进乡村,凸显乡村时尚范儿。

  在人们的印象中,乡村是土气、落后的代名词,离时尚、潮流八竿子打不着。然而,在浙江乡村,时尚气息和乡土大地实现了深度交融。一时间,乡土风格被潮流文化改造,变得更洋气;潮流文化也被乡土风格影响,变得更接地气。

  潞村,地处湖州吴兴区,这个有着“丝绸之源”之称的千年古村,2015年,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选定为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自此之后,《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国际乡村会议度假中心等也落户潞村,“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在潞村看见美丽乡村”,洋溢着美丽的生态自信。

  在浙江乡村,引爆潮流的不仅仅是会展文化。美术、书法、文创、体育等门类也不甘落后。在台州天台县后岸村,村口的废石料厂被改成了体育馆,每年承办50多场体育赛事。村里还组建了篮球队、门球队、气排球队,特别是气排球,很受中老年人欢迎。每年都会有从山东、吉林等地不远千里而来的气排球爱好者,专门来到这里参加比赛。在衢州龙游县溪口老街,一群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掀起了一股文创产品设计热潮,“一盒故乡”发现了乡村篾匠的价值,设计制造了众多精美时尚的竹制品,真正做活了“乡愁经济”。

  科技、运营、潮流……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要素进入乡村,使乡村成为一个充满想象的造梦空间,一个拥有更多可能的未来画板。从这一点上看,乡村确实是比城市更“城市”。

  三

  乡村是农民的家园,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环境与农民风貌呈现一种相互影响、紧密互动的内在关联,勘破这一点,就会明白“千万工程”引发乡村社会涟漪性巨变的根由

  环境与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对此深有感触。

  2003年5月,习近平同志来到宁波奉化滕头村考察。时任村党委书记的傅企平讲起村里生态环境转变的故事——早在1993年,村里就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无论上什么项目,都要先由环保委把一道关。这些年,环境变好了,村民环保意识也提升了,大家自发地保护花草树木,全村绿化覆盖率近70%。

  习近平同志听着,有感而发:一个人如果家里很整洁、环境很好,做人做事的信心也会提高,人改变环境,环境反过来也能影响人。

  改善人居环境只是“千万工程”的切入点,其最终落脚点是为了实现人的现代化,提振农民的精气神。二十年来,“千万工程”一直坚持尊重农民需要、共建共享的基本立场,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宁波宁海县葛家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艺术村。上到银发老人,下到垂髫小儿,无论年龄,不分性别,全村村民都洋溢着一股艺术气质。60岁的袁桂敏本是在家带孙子的农村妇女,从“小红书”上学会制作桂花糕的手艺,推出一款名为“糕抬桂手”的人气产品,受到往来游客的追捧,一盒20元,一个双休日能卖几十盒。还有位8岁小朋友用竹节做了一幅三只小鱼的墙壁画,彰显了孩子独特的艺术感受力。

  在葛家村,随处可见点缀在墙角巷尾的一捧花、一方石、一捆草。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装潢,就是这契合乡土气息的小小装饰,乡村变得别有一番韵味。

  乡村振兴,不仅要调动原乡民的积极性,还要吸引外来人进入。

  在浙江乡村,记者见到很多从城里来到乡村创业的年轻人——他们或经营咖啡屋、奶茶店,或搞电商直播,还有做文创产品设计,尽管业态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创客”。

  “农创客”这一概念是由浙江省率先在全国提出,特指大学毕业后投身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乡村人才。2021年,浙江省正式启动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着力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乡村振兴的蓬勃局面加速形成。截至目前,浙江已累计培育农创客超4.7万名。

  李祖村有200多名农创客。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因为共同的志趣相聚在此,既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又是生活上的知心朋友,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有趣的灵魂会相遇”。

  “合和棉麻”工作室的经理人鲍丽萍很喜欢在李祖村的创业生活,干脆住到了店里。“帘子这头是生意,那头是生活。只有在宁静的乡村,才能实现创业生活化、生活艺术化。”“90后”姑娘封玲把原本开在城里的“南瓜糖水铺”搬到了李祖村,意外收获了和房东方健生一家的友谊。封玲告诉记者,农创客和村民已经成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农创客自带流量,吸引消费者到村庄消费,而村民也发自内心地接纳、照顾这些年轻的孩子。

  如果说李祖村是一个“创客村”,那么杭州建德市堪称一个“创客市”。近几年,建德市乡村创客成群,截至今年5月,光注册创业的返乡青年就有2756人,较为成熟的农创客则将近350人,绝对数和增幅都位居杭州前列。

  农创客实际上解决了乡村缺乏人气的问题。乡村振兴,需要人气,但不一定非要把原乡民留在乡村,可以用市场的力量把乡村外面的人吸引过来,为乡村发展注入全新血液,从而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紧紧把握人与环境的内在关系,“千万工程”推开了乡村蝶变的多米诺骨牌。先是通过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解决了乡村“脏乱差”的问题,随后补上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乡村变美、变宜居了,自然能留住乡民,又能吸引更多人进入。于是,乡村有了人气,业态也随之完善丰富,乡民的自豪感、荣誉感、价值感油然而生,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乡村是农民的家园,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环境与农民风貌呈现一种相互影响、紧密互动的内在关联,勘破这一点,就会明白“千万工程”引发乡村社会涟漪性巨变的根由。

  四

  “千万工程”被浙江不少农民誉为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北京时间2018年9月27日,美国纽约曼哈顿。联合国总部大厅灯火通明,气氛热烈。

  “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年度“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颁给了中国浙江的“千万工程”,并给出了上述颁奖词。

  浙江以一个省的一项工程获得国际生态环境领域最高荣誉,这在全球是史无前例的。这次获奖,让“千万工程”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了解“千万工程”。

  二十年春华秋实,承载着重塑中国乡村伟大使命的“千万工程”从一棵稚嫩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二十年来成功运转并持续彰显蓬勃的生命力,得益于从启动之初就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成立一个工作协调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工作现场会。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出席“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此后的浙江省委书记,无一例外都亲自出席“千万工程”现场会,把“千万工程”当成一个重大项目来抓。高度重视背后是充足的投入保障。二十年来,浙江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超过2000亿元。

  每年的现场会,对于举办地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荣誉,各地像申办奥运会一样,县委书记抢着向省里申请。一时间,省农办的电话几乎被打爆。现场会不仅促进了举办地的经济发展,还在全省形成了很好的示范效果,调动了各地真抓真投入的积极性。

  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在全国各省份是极其难得的,有效克服了短期行为,避免造成“前任政绩、后任包袱”问题。一位浙江干部感慨:“一件事坚持做二十年,哪有不产生巨大变化的?”

  二十年跨越发展,二十年久久为功。“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领跑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了6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38年稳居全国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十年缩小。浙江也因此成为农民生活最优、城乡融合度最高的省份之一。

  “千万工程”被浙江不少农民誉为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千万工程”诞生于浙江,但其影响绝不止于浙江。理论指引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又反过来推动了更广阔范围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批示,特别强调“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国掀起了学习开展“千万工程”的浪潮。

  从天山脚下到东海之滨,从西南边陲到塞北边疆,大家纷纷学“千万工程”,干“千万工程”,让乡村更清洁,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河北任丘市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钱从哪来”的问题,将环卫服务资源和人力送到各个行政村,做到了农村垃圾日产日清。甘肃民勤县秉持“把小事做好”的治理理念,建立了“门前自己管、村道有人扫、垃圾有处倒”的垃圾处理模式,确保每一处垃圾都落实到人、每一层责任落实到位。江西井冈山市在乡村建设中从细微处见真章,对农房“微改造”、对“飞线”“细治理”,将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线等各类管线统一拉直、修整,还乡村以简洁清爽。

  从一省一域走向全国各地,“千万工程”花开四野,重塑了更多乡村的形态,改变着中国乡村的未来。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在最好的时节,遇到最美的江南,今日人们有幸替一代大诗人白居易圆梦。

  淼淼富春江风烟俱净,水天共色,青山点点,万物与人和谐共生,好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在浙江采访,听到当地干部将“千万工程”的路径和成效形象化地概括为6对“头”:山头水头、路头田头、村头门头、灶头床头、看头说头、噱头回头。在这6对“头”里,是满眼的山光水色、路景田园,说不尽的村美人和、乐享自然,此处有舌尖之乐、梦乡之甜,是那种流连忘返、欲走还留。

  这就是乡村要去的方向,这就是农民要过的生活。二十年里,一道道山河被重整,一个个村庄被重塑,“千万工程”所到之处,乡村大地就好像开启了“美颜”一样容光焕发。这6对“头”,透出的是乡村生活的小日子,却写满了时代命题的大答案。

  使命如山,唯有全力奔赴。

【编辑:刘阳禾】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