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优化防疫措施对经济影响几何?专家给出这些可能性

  随着近期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中国经济或将逐步走出疫情的不利影响。

  连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山东、浙江等地接连发布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包括不再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乘坐公共交通、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

  市场普遍认为,2023年外需走弱,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边际下降,基建投资增速将高位回落,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仍有拖累。在此背景下,消费需求的恢复对经济增长尤为关键,而消费与防疫政策直接相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等6名学者撰写的《关于放开经济活动的建议》一文中提到,我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科学防疫,让社会经济生活回归正轨,将极大地提振各方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如果措施得力,我国经济将重新步入复苏轨道、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全面放开并不意味着经济快速反弹

  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致病性呈现减弱趋势,加之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为优化疫情防控提供了契机。

  近期,各部门、各地方正在积极调整,多地宣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涉及核酸检测、出行、购药等多方面。北京、深圳、上海、武汉、南昌、郑州等地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一些公共场所扫码后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与此同时,多地陆续取消跨区域流动“三天三检”。12月5日晚,三亚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称,即日起,对省外来(返)三亚人员不再实施分类管理。此前4日,山东省发布《我省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有关政策措施》,取消交通场站、港口码头、高速卡口等场所强制性核酸检测“落地检”要求,继续提供“愿检尽检”服务。

  渣打银行中国和北亚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日前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上表示,“二十条”的推出是一个方向性的变化,虽然可能在执行中会有一些反复,但逐步放开势不可挡。背后动因包括老百姓面临就业、收入压力,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财政也面临收支和债务压力,社会层面还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压力。

  但全面放开并不意味着经济快速反弹。根据高盛对其他文化相近、先前疫情防控政策也较严的东亚经济体的梳理,在奥密克戎出现后,政策几无限制,但人员流动仍明显减少。这是因为刚刚放开时,大家可能不想被感染或周围感染的人非常多,会自觉减少流动,私人部门的消费负增长,但是在放开后的第二个季度消费出现明显反弹。

  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带来经济活动的减弱,但从长远来看,疫情对经济活动的扰动和抑制逐步减弱,经济将回归常态化运行。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进行防疫措施的优化,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是积极的、深刻的、长远的,不论是对生产、消费、投资、外贸,还是对人们的心理信心,甚至对经济的预期等,都会产生积极而又重大的影响和变化。

  宋向清表示,餐饮、旅游、住宿等服务业将会迎来复苏,市场需求得到有效提振,企业复工复产有利于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经济循环更加畅通,外贸外资得以恢复,尤其是经济的常态化运行,会极大增强大家的信心,进一步强化对经济增长的预期。

  明年经济走势如何

  2022年面对乌克兰危机、疫情多发散发、房地产市场下行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大稳经济的政策力度,经济增长触底回升,但恢复程度总体偏弱。

  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将步入内外需增长动能转换期,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或将有所改善,宏观经济各项指标将较2022年有所回升。但回升的幅度取决于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以及国内市场需求和信心的修复程度。

  中金基于疫情对经济影响程度的不同,对2023年经济走势作出两种情景的预测。一种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经济内生动能显著复苏的可能性偏低,前期积累的储蓄难以大幅转化为需求,全年GDP增速在5.2%左右;另一种情景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显著下降,经济内生复苏动力比较强,企业和家庭观望情绪可能大幅减退,投资和消费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反弹,预计2023年GDP增速或提升至6.7%。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屈宏斌认为,明年我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区间应为6%~7%。这个区间意味着在今年较低的增长基数上明年经济明显恢复,今明两年平均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和2020~2021年的两年平均增速持平。也就是说,剔除基数效应后的真实经济增长稳住了,有助于稳市场主体预期和保就业。

多地优化防疫措施对经济影响几何?专家给出这些可能性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日前公开表示,如果2023年上半年能够大步或者全面摆脱疫情冲击的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预期、稳信心见到成效,实际增速可能更高一些,应力争2022~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这既是当下稳增长的迫切要求,更是落实二十大精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长期增长目标必须率先迈出的关键步伐。应当加快在社会共识、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上创造相关有利条件。(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叶攀】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