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限定”商机有多大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消费市场呈现一派节味浓、活力旺的景象。很多景区举办特色活动,增加文旅看点;不少餐厅推出中秋套餐,主打团圆场景;各类中秋文创也玩出新花样。无论是让自己吃好、玩好,还是为亲朋好友送上一份寓意美好的伴手礼,都满足了消费者对中秋佳节的情感寄托。

  传统节日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也是人们休闲消费的高峰期。对商家来说,抓住这个重要节点,借势营销,不仅能扩大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收获巨大的经济效益。就拿北京来说,稻香村、同仁堂、吴裕泰……不少店铺上新的“中秋限定”商品销售火爆。美团平台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以来,“中秋”主题团购套餐订单量增长超76%。在电商平台,“中秋限定”礼盒进入销售热榜前列。

  商家推出“中秋限定”,体现了对消费时尚的敏锐洞察。传统节日热、文物热、非遗热的兴起,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商家通过打造“中秋限定”,实现现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近年来,商家越来越重视挖掘文化内涵,就拿中秋礼盒来说,很多品牌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主打国风国潮,层出不穷的新玩法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期待值,不断刺激着年轻人的消费欲。

  消费者追求“中秋限定”本质上是一种情绪消费。节日期间,消费者往往会忽略产品价格,更加重视消费快感。“中秋限定”对他们来说并非普通商品,而是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商品,购买“中秋限定”满足了他们的情绪价值。就像这几年火起来的“季节限定”,商家每个季节都要寻找一些特别元素开展季节性营销。比如“春日限定”加入樱花元素,“中秋限定”往往会突出花好月圆的寓意,这样的营销方式迎合了喜欢新奇、分享的年轻群体,也增加了人们过节的仪式感。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商家在节日营销中陷入误区,让变形的“商味”冲淡了正常的“节味”。比如,有些商品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有些文旅项目只做表面文章,消费者除了走过场凑热闹,毫无收获;还有不少节日限定成为“高价”的代名词,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增加一个节日噱头就变成牟取暴利的工具。开发节日消费如果只顾商业利益,不去深挖文化内涵,是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传统佳节美好期待的。

  从端午节、七夕节再到中秋节,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参与日益增长,“传统节日”正凝结成一个超级IP,为消费市场注入满满活力。对商家来说,既要学会借助传统节日营销出圈,激发消费热情;也要放长眼光,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消费需求进行创新开发,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要沉下心来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无论有没有“限定”这个噱头,都会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天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