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发布2024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 公众十大用药提示

  国家药监局9月2日发布2024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公众十大用药提示,提醒公众规避用药误区。

  提示一:慢病不能只囤药,定期复诊莫迟疑

  如果患者长期自行用药不复诊,不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往往容易延误病情。慢病患者不应只囤药吃药,还要定期复诊进行监测,接受教育和随访,千万不要嫌麻烦。

  提示二:控制血压要坚持,随意停药伤身体

  如经医生判断确实可以减药,减量原则为缓慢平稳减量,以避免血压波动或反弹。如果是联合用药,应优先进行减量,而非先减掉其中1种药物。如血压保持正常在6个月以上,可先将原有药物剂量减成最低维持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基础为Ⅱ级以上、中高危组的高血压患者,完全停药的可能性不大,建议在心血管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进行治疗。

  提示三:颈动脉斑块高发,严加防控别大意

  首先,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第二,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若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要积极合理地控制血压、血糖。第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是实现斑块逆转的关键,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颈动脉斑块的基石。颈动脉斑块导致≥50%的血管狭窄,是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明确指征,无论胆固醇水平如何,都应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

  提示四:正确认识肥胖症,盲信神药不托底

  目前还没有所谓既没有副作用,又不会反弹的“减肥神药”,肥胖症患者切勿盲目跟风自行用药,以免适得其反,伤了身体。

  提示五:老年肝肾功能减,谨慎用药方受益

  老年人用药可遵循以下原则。

  选择合理化:选择疗效确定、能缓解症状、纠正病理过程或消除病因的药物,并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

  剂量个体化:老年人用药应从较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最佳疗效的治疗剂量。同时,要注意加强治疗药物监测,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

  提高依从性:70岁以上的老人,常常记忆力下降,对医生、药师交代的服药方法易遗忘或混淆,从而导致用药错误。对此,可将用药方案的复杂性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

  提示六:奥司他韦抗流感,儿童用药须仔细

  儿童是用药的特殊人群,使用奥司他韦防治流感时,通常会选择颗粒剂,方便服用。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用药时机:作为治疗用药,奥司他韦应在流感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开始服用,越早使用效果越佳;如果治疗有效,通常在48小时内即可退热。而作为预防用药,奥司他韦应在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后的2日内开始服用。

  用药剂量:儿童的使用剂量应根据体重来计算(可参照说明书),并且家长应确保按照医嘱准确给药。

  用药疗程:一般建议连续服用5天,即便儿童在服药期间有所好转,也应坚持完成整个疗程。

  不良反应:奥司他韦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痛等,亦可能出现皮疹、精神状况改变等症状。

  提示七:VD需要科学补,缺乏过量皆不宜

  维生素D并非多多益善,短期内摄入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超剂量维生素D,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引起高钙血症,使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高钙危象病情凶险,患者可能因肾脏功能衰竭或者心跳骤停而导致死亡。

  对于正常人而言,多做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有利于促进合成维生素D,无需额外补充。

  提示八:人未老而头先秃,长期用药救发际

  当毛囊因为衰老、营养失衡、疾病等原因失去正常功能时,就可能会出现脱发。建议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

  严格地讲,脱发是没有办法根治的,需要长期用药来维持。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更有效地减少脱发。

  提示九:服药之前看剂型,随意掰开要摒弃

  有些药物为特殊剂型,并不能盲目掰开后服用,包括缓控释剂、肠溶片、包衣片、胶囊剂。

  提示十:光敏药物避阳光,注意事项切牢记

  有些药物服用后,在阳光或紫外线刺激下,可引起人体过敏,这类药物叫光敏性药物。常见的光敏性药物有以下几类:

  抗菌药: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沙星类;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金霉素等。

  非甾体抗炎药:吡罗昔康、萘普生、布洛芬等。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

  降压药:硝苯地平、卡托普利。

  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