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际商贸城里的法治“铺子”

  2月4日,农历腊月廿五,立春。

  在绵绵阴雨里,《法治日报》记者来到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访。此处素有“世界超市”之称。

  临近年关,走进国际商贸城四区大多商铺都已关门歇业,偌大的市场显得有些空旷冷清。而二楼拐角处,却有一家“商铺”依旧灯火通明,没有打烊。

  这里便是义乌市营商环境市场法治中心。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健康有序发展,2023年12月,义乌市人民法院在市场里建立了营商环境市场法治中心,以商贸纠纷风险预警、一站式多元解纷、交易证据存证为三大创新亮点。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实现法院、公安、司法局、商城集团等11家部门联合入驻,为经营户们提供从交易之初到资金回笼的闭环式司法服务。

  上午9时许,记者刚进入法治中心没多久,便看到一名年轻男子神色匆匆地跑进了大厅,直奔咨询台求助。

  “我这里有一笔买卖,不知道该不该做,请你们帮我分析一下好吗?”年轻男子自称姓林,是商贸城内一家商铺的老板。

  林老板说,近日一名客户来到他的店里,与他口头约定要订一批货物,该客户只预付了定金,签了订货单后告诉林老板等他发货后再结尾款十几万元。

  咨询台值班律师郑文萍接待了林老板,说:“您别着急,我们一步步来,能否先给我看一下您的订货单?”

  林老板将订货单铺平在桌面上,郑文萍与记者都看到了,单子落款处的签名字迹潦草,整张单子上也只是简单地写了货物数量和单价。

  郑文萍立刻联系法治中心负责人、义乌法院国际商贸城人民法庭庭长王亚萍。根据上述这些简单信息对此客户进行了信用查询,最终发现其存在多次拖欠尾款行为,与其做生意具有重大风险。

  “幸好来你们这儿咨询了一下,不然我还傻傻把货发过去。”看着信用查询结果,林老板心有余悸,也感到庆幸。

  “我真是太冤枉了!这么多年的合作伙伴了,你就不相信我吗?”

义乌国际商贸城里的法治“铺子”

  临近中午,法治中心一号调解室里传出一阵吵闹声。记者走近一看,一男一女坐在那里各执一词,气氛十分僵硬。

  法官吴瑶琳连忙对两人进行了劝导:“朱先生、龚老板,这大过年的,大家都心平气和一点,来来来,我们再把事情捋一捋,想办法把这件事解决掉。”

  原来,这也是一起交易纠纷。市场经营户龚老板与采购商朱先生有着多年合作关系,去年8月,朱先生向龚老板采购了价值2万余元的圣诞礼品,委托龚老板发往国外,可谁知后来只收到了1.2万多元的货物。

  但是两张托运单却丢失了。“货物丢失是谁也想不到的意外,能否由龚老板在今年的圣诞季再补发5000元的货物,纠纷到此结束?”吴瑶琳提出这个方案后,双方一听,表情均有松动,很快都表示愿意接受。

  记者注意到,解决好这起纠纷,前后仅用了半个小时。

  义乌市法院院长吴传档对记者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多样化、个性化法治服务,助力义乌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典范。”

(责任编辑:谭梦桐)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