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1日讯(记者 朱晓航)电影《第二十条》春节档全国热映,用鲜活的现实题材故事诠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司法理念,引起社会各界热议。2月11日和12日,最高检连发两篇文章点评《第二十条》,文中提到,之所以引起关注,就因为这是真真切切在我们百姓身边的事情,看似遥远,却时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在2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影片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朴素期待,诠释了‘忠诚、为民、公正、担当、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童建明表示,这部电影也是检察机关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艺术化呈现,影片中塑造的韩明、吕玲玲等检察官形象,正是新时代检察官的缩影。
发布会上,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高质效履职办案典型案例。在“陈仓抢劫杀人案”中,检察机关认为在案证据已形成证据链条,经抗诉,被告人由无罪改判为死缓。在“四川乐山流浪女子被强奸杀害案”中,经检察官审查发现疑点,原犯罪嫌疑人被无罪释放,又经14年持续跟踪监督,真凶被抓获。
“一个从判决无罪到判决死缓,一个从涉嫌杀人到无罪释放,背后体现的就是检察机关不枉不纵、不错不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追求。”童建明说。
“于某兰诉山东省某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某大队交通行政处罚检察监督案”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一起小案,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主动纠正违法行政行为。
“每一个司法案件都承载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再小的案件也关系民生。”童建明说,坚持司法为民是司法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良知。司法人员要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综合考虑天理、国法、人情,用心用情办好每个案件,避免避免就案办案、机械办案。